当前位置:欢迎来到石家庄剑桥英语学校母婴怎么样做好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中的“五重五轻”
怎么样做好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中的“五重五轻”
2024-01-12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孩子一出生接触到的第一个环境,当然父母也被称为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家庭教育就显得异常重要,家庭教育之所以一直被人们重视,也是因为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那么我们怎么做好家庭教育?今天来揭秘家庭教育的五个误区。

误区之一:重智力因素提高,轻非智力因素培养。

家长希望通过对孩子智力的开发,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为未来考上重点大学做准备,这种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一 些家长却不顾孩子的学力基础、性格特点,硬性灌输各 种知识,把自己一厢情愿的期望建立在对孩子欢乐童年的扼杀和自由的剥夺上。孩子入学了,分数也就成了许多家庭情绪变化的晴雨表。许多家庭还让孩子“自加压 力”,把孩子送到“星期日学校”、“奥数班”、“兴趣班”等;还有些家长只要看到有新的复习资料常常是照单全买,要求孩子“博览群书”。然而,所有这些, 都是以牺牲孩子快乐的童年为代价的;同时,许多孩子也因难以承受繁重的学习压力,屡屡出现的中小学生出走现象与来自家长对学习成绩的过度关注有密切关系。

误区之二: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关爱。

由于独生子女的缘故,家长往往更加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而生活水平的提高,又为家长改善孩子的生活条件提供了 物质基础。许多家长为了孩子的健 康,给孩子吃各种补品,结果使孩子生理早熟。与此同时,孩子的心理问题却越来越严重。许多孩子的学业成绩下降、问题行为产生,甚至走上犯罪道路都与心理问 题有密切关系。有关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比例分别达到40%-50%和20%-30%。另一项心理学调查则表明:中国中学生心理素 质合格率仅为17%,美国为44%,最高的是日本达65%。心理是否健康直接影响着孩子品德的形成,影响着孩子人格的发展,也直接制约着孩子潜能的开发和 挖掘,从某种意义上说,健全的心理比健康的生理更显重要。所以,家庭教育要注意孩子身心的和谐发展,特别要注重孩子的情感、意志和心理素质的养成。

误区之三:重物质满足、轻精神充实。

许多父母对孩子的物质需求可谓有求必应,只要孩子提出,不管是否需要,是否合理,都会最大程度地满足,而对孩 子的精神世界却鲜有了解和关注。当 孩子最需要得到父母的理解与支持时,许多家长或是没有反应,或是无能为力,不能够及时与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长此以往,很多中小学生认为家长不理解自己, 感到家庭空虚寂寞。其实,在现代社会成长的孩子,都已经有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他们真正缺少的是丰富的精神世界。大中小学生出现的网络成瘾、恋爱等现象,与 其精神贫乏密切相关。所以,家长应该更多地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帮助其理解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树立人生的奋斗目标,如此,孩子定会感到充实,有动 力,也会更加珍爱生命。

误区之四:“重”学校教育、轻家教责任。

一些家长片面地认为家庭主要是管好孩子的吃穿,教育是学校的责任。孩子有了问题,不从自身找原因,而一味责备 学校、责备教师,甚至动不动就要求 学校撤换“不好的”老师或班主任,而不是考虑自己应如何配合学校共同研究孩子问题所在,寻找解决教育孩子的办法,致使师长关系对立,最终受害的还是孩子。

作为家长应正确认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特殊意义,充分认识到孩子的成长与发展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 努力,形成教育合力。特别是要认识 到家庭教育所具有的特殊的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同时,家长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以身作则,在习惯、语言、技能、思想、态度、情感和情绪等方面都要给孩子 优良的教育和影响;同时,掌握一定的教育心理科学知识,熟悉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

误区之五:重期望,轻实际。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普遍的心态。每个家长对子女都有较高的期望值,甚至把自己未能实现的宿愿寄托在孩子 身上。但许多家长却不从自己孩子的个性特 点、志趣、爱好等出发,不考虑孩子发展的适宜性以及发展潜力,期望值严重偏离孩子能力所及的范围。这样就会形成对孩子的心理高压、导致心理抵触,而且,往 往是“事倍功半”、“欲速则不达”、甚至是“悔不当初”。一些孩子虽十分“理解”父母的心情,“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可依然是难以达到父母 为其确定的目标。为此,他们或更加努力拼搏,或出走,或为了解除父母的痛苦而一死了之。

怎么样做好家庭教育,家长对于孩子的期望一方面必须要实事求是,根据自己孩子的发展情况,也要注意学会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选择。还要注意对于孩子的要求,要让孩子知道只有通过努力才能达到目的,努力的过程是对孩子人生的一个提升。

//文章网站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