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欢迎来到石家庄剑桥英语学校中医方妙药“粗糙”华佗也无奈
方妙药“粗糙”华佗也无奈
2023-12-05

药品是治病救人的特殊商品,必须确保用药安全有效。有些中药材店只知“谋利生财”,有的药工缺乏专业药品知识,甚至无视起码的职业道德——忽视中药材的加工炮制规范,不按方嘱配药,甚至配药粗糙,戥药短两,以次充好。

中医中药唇齿相依

中药材加工炮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中药通过炮制,其性味、归经、毒性等都可能发生一定的变化。有的还要加入特殊的辅料如酒、醋、盐、姜、蜜、药汁等后再经高温处理;有的还要再经过蒸、炒、煅等加工炮制,这些制药方法,无不体现着古老中医的精深智慧,左右着众多药物的质量和治疗效果。

自古以来,中医中药唇齿相依,医家辨证施治妙手遣方,药工按规范加工炮制饮片,遵方嘱配好药。如果两者不能协调配合,方虽妙药不灵,纵是华佗也无能。

用药如用兵

广东省有位著名中医专家在一次学术交流会上倾吐了他的肺腑之言:“‘用药如用兵’,药效到方能病除。医家治病,望、闻、问、切,辨证下药。君、臣、佐、使,各味药之于临床,甚相吻合,缺一不可。”他在给病人诊病时,必根据患者身体强弱、年龄等的不同,味药用量用法必有差异。有时为了斟酌每一味药的用量克数,得“打分打厘”费尽工夫。可是,现在有些药工抓药像天女散花,缺乏责任心。

中医自古就有“细辛不过钱”(一钱以3克计)之医训。现代医学认为:细辛超量服用容易引致中毒,甚则可危及生命。故处方中对有毒副作用的用药剂量有严格要求。但是,在笔者目睹到的一些药店,药工往往是戥一次药散分为若干剂。有些如淡竹叶、板蓝根、大青叶、莲叶、桑叶、芦根、白头翁、忍冬藤等等,常有药工直接抓药不经戥量即散分入药剂。有的药材(根茎),药工仅仅用剪药刀“舞”一下,根本不经称量。这些未经过严格戥量的药根(皮)常一大片、一大段、一大块,煎药时其有效成分必然不能完全渗透出来,势必降低药效。

前不久,笔者与一患糖尿病而经常便秘的患者到某中医院请一名老中医诊治,他处方中有作用于润肠通便的火麻仁20克,郁李仁10克,方药6剂,每天煎服一剂,但服药后并未取得明显疗效。后来发现,火麻仁、郁李仁均没有捣碎,一粒一粒光亮圆滑,虽水煎药效却浸不出来。当再前往复诊主诉病情时,候诊者众多,而该名医已“胸中有数”,极其认真地带我下楼,作为“人证”特意找到中药房领导提出质疑……

粗糙入药不可取

常听不少老人说,过去一踏入药材铺就可听到铜臼捣药的叮咚声,研药槽的砰砰声,药工配完药时边点核边呼出药名的响亮声音,这一景象现已难再现。

如今,古旧的中药作坊早已告别了历史舞台,然而“古为今用”是中药材传统的制作工艺,是确保中药饮片疗效的要素之一,无论何时都不应该任其失传。据了解,历代相传的数十种加工炮制方法,当今有的药店已经淡忘。如穿山甲系鳞甲角质,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必须砂中烫炙,使其膨胀而质地疏松,并去掉腥腐之气,砂炙后称炮山甲或山甲珠。炮炙过程中喷洒米醋,称醋炙山甲珠,擅入肝经,专攻散瘀通络定痛,祛瘀消肿及跌打损伤。笔者到一家药店配药,医家的处方医嘱山甲珠“醋炙”。药工配药时,却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抓了穿山甲入药,笔者问药工“穿山甲是否‘醋炙’过?”药工闻之却根本不知其意,反问为何?类似的现象比比皆是。用于润肺止咳的麻黄不按方嘱蜜炙,用于补益肝肾的杜仲不遵盐制,用于增强行气破血的莪术,不按医嘱酒炒等等,不胜枚举。这种“偷工减料”或“粗糙入药”的做法,必然造成药效减低而贻误病程危害健康。

目前遍布城乡的药店虽然持有“营业执照”或有“执业药师”,却对药工缺乏上岗前的有效专业培训,导致有的药工配药马虎失法,配药过程不懂药性、归经,如“另包”、“打碎”、“研末”、“先煎”、“后下”等等。不经铜臼打碎而入药者有之,如生石决必应打得碎,另包,先煎一小时许才提高药效;马勃定要用纱布袋另装以防水煎浑浊;薄荷、紫苏、砂仁、豆蔻等含有挥发性物质应另包,以利后下;五味子、酸枣仁、栀子、金铃等等,都应打碎,有利于药效渗出。更有甚者,入药不足味数,不足重量,往往是较贵重的药不足处方剂量。同一处方,二人戥药,又没有认真校对核查也常常引致错漏。凡此种种,令人忧心。

(责任编辑:zxwq)

//文章网站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