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皮肤瘙痒怎么办
1、 消风止痒汤白鲜皮15g,白蒺藜、土茯苓、地肤子、金银花各12g,白芷、生地、黄柏各10g,牡丹皮9g,紫草、蝉蜕、甘草各6g。心烦者加炒栀子9g;血虚者加当归9g,鸡血藤12g;纳差者加神曲10g。小儿用量酌减。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同时配合复方百部外洗(擦)方(百部、蛇床子、刺蒺藜各20g,冰片6g(另包后下);用水1000ml分2次煎煮,取药液外洗患处),每日2次(或将上方的1/3量,用75%酒精250ml浸泡2天,取液擦患处,每日3次)。本方有驱风除湿、清热解毒、凉血养血、活血散瘀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皮肤瘙痒症60例,结果痊愈53例,好转3例,无效4例。内服药用药最少2剂,最多6剂,平均为4剂;外用药最少1剂,最多4剂,平均为2?5剂。
2、 桃红四物汤当归、熟地、白鲜皮、白蒺藜各15g,川芎8g,赤芍、地肤子各12g,红花5g,桃仁10g,何首乌30g。湿热重者加大黄、金银花、土茯苓;寒重者加肉桂、附片;风盛者加蜈蚣;阴虚者加玄参、麦冬;阳虚者加巴戟天、仙茅。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10剂为1疗程。本方出自《医宗金鉴》,有活血行血、疏风止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皮肤瘙痒症92例,结果痊愈53例,好转3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3.5%。
3、 养血润燥汤黄芪、熟地、生地各30g,当归、麦冬、防风、荆芥、蝉衣、秦艽各10g,制首乌、玄参各15g,炙甘草3g。顽固剧痒者加全蝎6g,蜈蚣3g;四肢痒加威灵仙10g;下肢痒加川牛膝15g;夜间痒甚加制鳖甲15g;外阴痒加蛇床子30g;气虚加党参15g;失眠加煅龙齿30g;纳差加焦山楂30g;大便秘结加郁李仁30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本方有益气活血,润燥止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31例,一般服药3~5剂开始见效,瘙痒逐渐减轻,最多服药21剂,最少服药7剂,平均服药14剂,痊愈率100%。
4、 变通归脾汤党参、黄芪、胡麻仁、秦艽各12g,蝉蜕、白术、当归、远志各9g,茯神、炒枣仁、桂圆肉各15g,制首乌25g,生龙骨、生牡蛎各18g,大枣4个,炙甘草6g。皮肤肥厚、苔藓样变者加丹参15~30g,乌梢蛇6~10g;彻夜难眠者加合欢皮15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本方有补益心脾、祛风止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皮肤瘙痒症55例,结果痊愈28例,好转20例,无效7例。治疗时间最长3个月,最短15天。
二、冬天皮肤干燥痒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1、贴身衣服质地很重要
贴身衣服应选择宽松的棉质品,最好是吸汗透气的,以免产生接触摩擦或者燥热出汗造成皮肤发痒。同时还应避免贴身穿着毛衣,尼龙,化纤材质的衣服,以免刺激皮肤引起过敏。尤其是有人喜欢天冷的时候穿着保暖内衣,不过要当心有的保暖内衣是由复合夹层材料做成的,就是在两层普通棉织物的中间多夹一层蓬松的化学纤维从而达到保暖的目的。
而这种化纤成分穿在人体上容易发生摩擦而产生静电,这些静电在人体周围可产生大量阳离子,它会刺激皮肤,使人体皮肤的水分减少,皮屑增多,也会引起皮肤瘙痒,所以皮肤容易过敏者应尽量选择贴身穿着纯棉、真丝之类不易产生静电的内衣裤。
2、内在调理别忽视
除了选择正确的护肤产品外,内在的调理也很重要,要注意休息及适当的心理压力调节。在饮食调节方面,平时更要注意多喝水以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增加皮肤的水分供给。注意营养均衡,多吃新鲜蔬果及牛奶豆浆之类的水分丰富的食物。还可常吃芝麻油、黄豆、花生等食物,它们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等,而人体缺乏亚油酸,皮肤会变得干燥,鳞屑增厚。
当人体缺乏维生素A时,皮肤会变得干燥,有鳞屑出现,甚至使皮肤出现棘状丘疹,因而要多吃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胡萝卜、油菜、芹菜、禽蛋、鱼肝油等。含维生素B6的食物有:麦麸、马铃薯、豌豆、白菜、牛肝、香蕉等;含维生素B2的食物有:黄豆、酵母、动物肝脏、香菇等。
3、洗澡时应注意
洗澡时应选用温和的最好是偏弱酸性的沐浴乳,避免使用清洁力过强的碱性香皂,因为即便是再中性的沐浴液相对于人体皮肤来讲也是偏碱性的。还应避免使用太热的水洗澡,最好是采用与体温相仿的水温(不超过40摄氏度)。并且要适量减少沐浴次数和缩短洗浴时间,以免水分及脂肪因热而过度流失。洗澡时不要用力刷洗,因为过热的水和用力地搓澡会洗掉皮肤的皮脂、角质等保护层,这样就很容易伤害到皮肤,甚至引起皮肤局部发炎,使得神经更加兴奋,会加重瘙痒。
4、洗澡后涂抹护肤品
洗澡后趁皮肤还未全干时立刻涂抹上滋润的身体乳液,尤其是四肢等特别干燥的部位,这样可帮助皮肤恢复水油平衡并在皮肤上形成一层薄膜,防止水分蒸发,而且因为刚洗好澡时毛孔还是微微张开的,护肤品比较容易吸收、渗透。涂好护肤乳后应尽快穿上衣服和袜子,不但保暖还可以防止表皮流失水分与皮脂,帮助加强对皮肤干燥状况的改善效果。皮肤在得到有效的滋润之后,可有效减少干痒现象。